当前位置:首页 > 书画知识 > 正文

今草行书隶书与楷书的形成

在隶书和章草中已能见到今草、行书与枏朽的萌茅,在出土的东汉曹氏塞砖中已见非常成 熟的今草,与传为东汉末年书法家张芝所书的草书体势基本一致。在东汉出土书迹中,不仅到 处可见楷书笔法.而且十分标准的楷书宇形也不少(图录32〉,东汉水兴二年(公元154年)的 《王稚子双阙》(图录34〗虽是隶书,但与枏书已十分接近了.如果把出土实物与所调西汉史游 作章草、东汉刘德升作行书、张芝作草书等传说结合起来狞,汉字併、行、草诸种宇体在汉末都已经基本形成了.

的雄强浑厚之气确如上评。其笔画停匀,圆浑而遒健,后人以此称为“玉箸篆”; 它结体乎稳,上密下琉,沉着舒展.这类风格的篆书只用于庄甫严肃的场合,虎符上的宇与此 同一风貌、可以说是秦时的美术体.
二、诏版权械匕的篆书
秦代还把鱼帝的诏令刻在铜版和度进衡器等物品上,人们称之为“诏版权袖文宇”,其上的 篆朽多出于下层小吏之手,书写似不经意,然其自然朴实的风格、奇趣多姿的结体、参差错落的 布局,亦蚝有较髙的艺术价坑,电为后世朽家所汲取(图录24〉。

秦朝仅统治了十六年就因试籌虑而被推拥汉髙祖刘邦迮立了统一的汉王朝.
汉初的典孕制度基本上沿用秦制,文宇也使用篆书和隶朽.但汉代篆朽多用于甫要的官 方文献、符玺.皤佔及碑额的装饰。丙汉刻石传世较少,其文宇多是由茱向隶过 渡的书体,东汉尽筲碑碣众多,但除《圯三公山碑》、《袁安碑》、《袁敞碑》(图录35.36〉、《辟山 少室石阙铭》、《弗山开母庙石阙铭》等碑刻以外.都使用隶朽。所以,汉代书法是在 隶拎的基础上展幵的。在隶书的荜写中产生了章草,同时孕育广今琪、行书和衔托。 
1-缮帛、简腠上的隶书
由于毛笔的改良,汉代书法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出上的大敏帛籽、简犊等汉代遗物的朽迹 中.我们可以看到隶书的演进。
马王堆汉墓帛书和江陵张家山、风取山出土的木牍都是西汉的遗物。帛书《老子》甲本、 《战国纵榷家书》(图录26〗与秦隶相近,而笔法中的隶意更为铋著。虽结体修长,但许多笔画 的波挑七分突出.而同时出土的《老沪》乙本(闬录27〗则更接近今隶:结体趋方,波挑增多,与 东汉碑刻隶书有遥相呼应之妙,
江陵张家山汉简II西汉初年《约前年〗的遗物,结体用笔都与秦隶相近,而其三十年后 的江陵风凰山木犊上的隶朽已有明变化:结体史’加6简.笔画粗细变化较大,波挑已见飙逸 之态(图录28中右丨)。

从西汉五凤四年《公元前54年)汉简中可以眷到,至迟在西汉直帝年间(前73?前49年) 隶书已完成了从秦隶到汉隶的转变(图录28中右2〉:结体扁方,横向舒展而纵向紧凑,篆笔基 本消失了.迄至东汉,横势又因主要笔阃的扩展.体势相背为八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