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画知识 > 正文

魏碑字的结构

大家知道,魏碑书体的结构变化是很大的,“北碑字有定法,而多出之自在’”。其所以如此,有两方面的原因。 从纵向发展来看,在北魏文化发展的百 余年中,其早期粗犷的书风逐步成熟, 日臻完善,到北魏末期,其书体结构十 分精美而颇有气势。从横向比较来看, 魏碑种类繁多,风格各异。比如北朝的 痄崖字(包括北齐、北周时期〉,结构大起大落,延伸跌宕的变化极大,无定势, 无定向,形成了独特的魏碑障崖字的风格。魏碑系统中的造像记、碑碣、墓志 与摩崖字比较起来,由于书写面积的限制,又多属记事、祭祀亡人,非抒情之作,虽然字形也多变化,但不象庠崖字那样任性恣意。

如果将魏碑字的庠崖、造像记、碑碣、墓志归纳起来,它的结构形体大致可分为“斜画紧结” 与“平画宽结”两个类型。如《张猛龙碑》、《贾思伯碑》、《根法师》、《杨翬碑》等为“斜画紧结”的 类型,特别《张猛龙》是“斜画紧结”的典型代表,变横为纵,内紧外放。《龙门二十品》的《魏灵 藏》、《杨大眼》、《孙秋生》亦属此类。《郑文公上、下碑》、《崔敬邕墓志》、《刁遵墓志》、《吊比干 文》以及《泰山金刚经》、《匡喆刻经颂》等为“平画宽结”的类型,特别是《郑文公上、下 碑》,结体宽博,雍容大度,气象浑穆,是“平画宽结”的典型代表。《石门铭》是魏碑的 名作之一,它和《郑文公碑》同属于圆笔魏碑,但结体上则迥然不一样。《郑文公碑》以整饬见 长,《石门铭》则取势纵逸,布白疏宕,确有飞动之势。
试将魏碑字与唐楷字作一比较,我们可以发现:魏碑字结构多朴拙,开张,多见险势;唐楷 字结构多妍美,匀称,法度并然。

以“元”字为例。下图的《孙秋生造像记》中的“元”字,第一笔横写成侧;第二笔横写成策;

第三笔撇起笔在右上,行笔大胆延伸;第四笔取跌宕之势。全字结构左疏而右密,易方为长,给 人以衮放奇特之感。而唐楷二字结构平正,布局适当。特别是虡字,左抑而右扬,左密右疏,与 《孙秋生造像记》的“元”字形成鲜明对比。

再以“中”字为例。下图所举魏碑字例,主笔“丨”安排倾右侧,且上长下短。而唐楷的“中” 字主笔居中,且上短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