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讯息 > 正文

书画双馨追梦人,免费办学为桑梓——记安源区高坑镇书画艺术爱好者黄才辉钟福英夫妇

初见黄才辉,是在他位于高坑镇王家源村的“天缘”书画工作室。虽年已古稀,身材瘦削,头发早已黑白相间,但身着一袭白色对襟衬衫的黄才辉,眉宇之间依然满是精气神。

  从小喜爱书法的黄才辉,钻研书法一辈子,人称“墨痴”。他从小自学书法,精学颜柳欧,潜心习二王。在他的影响下,妻子钟福英也于晚年拿起画笔,专攻国画。夫妻俩在潜心书画的同时,也不忘报效桑梓,开办暑期免费培训班,致力书画传承,得到村民广泛好评。

  八个字开启书法之旅

  谈到与书法结缘,黄才辉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让他印象特别深的是小时候隔壁老人送给他的一张手书小楷,一共8个字——龙飞凤鼎、气麟龟鹤。这8个字,成为黄才辉人生的第一张字贴,也一直激励着他在书法之路上不断追求。

  1963年,正在读初中的黄才辉有了第一本印刷成册的字贴,那是一本柳公权的楷书字贴。“当时练字真的是有点着魔的味道。晚自习两节课,把作业都挤在第一节课做完,这样第二节课就可以都用来练字了!”谈及那段经历,黄才辉满脸笑意。

  黄才辉还珍藏着一本字贴。那是他在文革“破四旧”时期从一堆将被毁掉的旧书里捡到并偷偷藏起来的,仅有8页的《王羲之草书论》。他重新装裱了字贴,还题跋于上——“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两句古文,是黄才辉痴迷书法、勤奋刻苦的真实写照。

  文革结束,艺术的春天到来。黄才辉很兴奋,欣然报名参加了无锡书法艺术专科学校的函授学习,开始在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海洋里自在畅游。

  深厚的实践功底再加上系统的理论学习,让黄才辉对书法创作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不仅如此,他还致力于书法创作上的创新,从笔法、结体到章法、布局,都让人耳目一新,赞叹不已,也获得了众多书法名家的首肯。

  两本册苦研国画之髓

  走进“天缘”艺术工作室一楼,左边墙上挂着的两幅人物画特别显眼,一幅是“仿陈绍梅先生柳下行图”,一幅是“仿陈绍梅先生望柳图”,落款章都是“颖川福英”。

  落款章中的“福英”,就是黄才辉的妻子钟福英。黄才辉热爱、痴迷于书法艺术,也感染着妻子。在退休之后,钟福英也拿起画笔,开始了她的艺术之旅。

  在“天缘”艺术工作室,钟福英拿出了她的一部分临摹稿——厚厚一叠,有200多张。当大家感叹于画工之精细时,钟福英谦虚地说道:“家里藏有两本芥子园的画谱,一本是山水,一本是梅兰竹菊,都是我喜欢的,所以就照着画。画熟了,就开始创作了。”

  石涛和王石谷的山水、陈绍梅的人物……这些艺术大师的作品及其特点,陈福英如数家珍。其中,钟福英对陈绍梅的“金陵十二钗”人物绘画作品情有独钟,并正在临摹,而且临摹了两套一共24张。

  看“金陵十二钗”画稿,那宛如发丝的笔触,细致入微地勾描,也不知花费了钟福英多少时间、多少心血。但钟福英说起自己的绘画经历,却总是轻描淡写,“刚开始画画,是用那种黄裱纸画画,不吸墨。后来,改用宣纸。有时候,我就用才辉写字截下来的那些边边角角来练习画画……”

  一个班展开艺术之门

  顺着楼梯走进“天缘”艺术工作室二楼,是一个宽敞的房间,中间摆着4组长条桌凳,对面则是一块木黑板,20多个孩子正在认真写毛笔字。

  “放暑假了,我就琢磨着利用自己的特长帮家乡做点事,所以开设了这个免费书法培训班,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一下书法艺术,培养一点艺术细胞。”黄才辉说。

  黄才辉的想法得到了王家源村两委的大力支持,很快,免费书法培训班就开班了。

  免费书法培训班不仅吸引了王家源村的孩子们,也吸引了村子以外高坑镇的一些孩子。一位现在芦溪二中读书、家住高坑镇的14岁男孩,天天都会来到“天缘”艺术工作室练习书法。

  为家乡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是黄才辉、钟福英朴素的愿望。他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就是要吃得苦!”这是黄才辉、钟福英夫妻俩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他们把一切都投进对书画艺术的探索之中,把书画艺术的传承作为己任,对他们来说,辛苦算不得什么,追求和奉献才是最重要的价值体现。

书画双馨追梦人,免费办学为桑梓——记安源区高坑镇书画艺术爱好者黄才辉钟福英夫妇